
中国禁毒网讯 编者按:2025年3月10日至12日,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以下简称“联合国毒罪办”)青年论坛在奥地利维也纳举行。青年论坛是该办公室关于政府间毒品预防、治疗和康复倡议机制下的年度性活动,旨在鼓励青年在学校、社区和青年组织中表现得更加活跃,积极推广毒品预防宣传教育。2024年,经过我国层层选拔和联合国毒罪办对各国推荐青年的面试,南京师范大学学生任思睿、宁波大学学生严堇烨脱颖而出,参加了2025年青年论坛。以下为2人参加此次活动的经验和体会。
亲历2025年联合国毒罪办青年论坛
--南京师范大学学生任思睿
1、从校园到联合国
去年,得知江苏省南京市公安局禁毒支队正在选拔青年代表参加联合国毒罪办青年论坛,出于一直以来对禁毒事业的热情,我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选拔过程异常激烈,共分为四轮,分别是市级、省级、全国和全球面试。我凭借丰富的禁毒志愿服务经验、扎实的禁毒知识和出色的表达能力,顺利通过前三轮面试,成为中国向联合国毒罪办推荐的青年代表之一。最后一关是联合国毒罪办组织的全球面试,面试时,我不仅用流利的英语回答了面试官的提问,还用法语进行自我介绍,展现了中国青年的语言能力,以及我们对多元文化的尊重。最终成功入围青年论坛,获得珍贵的国际交流机会,与全球青年一起探讨禁毒议题。
2、代表全体参会青年发出宣言
在本次论坛上,最让我自豪和难忘的经历,是作为青年代表在第68届联合国麻醉品委员会全体会议上发出集体宣言。我是由32名来自25个国家的青年代表投票选出的发言人,代表大家站上这个国际舞台,向世界传递青年的声音,我感到非常荣幸,同时也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
得知成为发言代表,短暂的喜悦过后,我心里更多的是责任感带来的紧张。准备时间非常紧迫,上午9点公布人选,下午3点就要演讲。我抓住每一个休息时间默默练习,反复揣摩每一个词句的语气、手势和眼神,甚至连午饭都只是匆匆吃了几口就赶回会场继续准备。我和来自牙买加的演讲搭档Nathan也进行了多次磨合,互相鼓励。
演讲前的等待时刻,我遇到了来自祖国禁毒部门的参会代表。他们得知我将发言后,纷纷鼓励我,让我感到无比温暖。当我站上演讲台,开口的第一刻,所有的紧张都消失了。我看到台下来自世界各地代表的目光,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力量。台前还有30名青年代表手持各国国旗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宣传板,默默支持着我们。演讲现场,我越讲越投入,最终表现出色,获得与会代表的称赞。
3、聆听专家讲座,进行思想碰撞
项目官员Wadih Maalouf先生为我们带来了一场干货满满的讲座。作为曾参与起草联合国毒罪办《毒品预防标准》的一员,他的演讲主题围绕“以证据为本的预防措施”开展。
讲座中,他为我们阐述了“以人为中心”的预防教育理念。专家说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We should focus more on the people than on drugs.(我们应更关注人,而非毒品本身。)有时我们过于关注讲解毒品本身的知识,而忽略了那些可能或者正在使用毒品的青年们的身心健康以及促使他们走上不归路的原因。我认为预防活动不应止于知识的传递,更是为青少年提供情感支持,以帮助其提高情绪管理能力,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收获幸福充实的生活,拥抱美好的未来。预防活动,应基于责任与爱。
在问答环节,我积极向Wadih Maalouf先生提问,深度探讨以证据为本的预防措施中证据的复杂性。证据涉及地理、文化、性别、年龄等不同因素,我们应该开展更多的预防活动,收集更多的有效证据,丰富资源,造福全球各地的社区,不同年龄段和性别的人群。
4、积极进行演讲展示,展现中国禁毒智慧
除最后的青年宣言之外,我还参与了几次演讲展示。在开幕式上,我发表了演讲,借用联合国毒罪办主编的青年杂志《Butterfly Wings Magazine》(蝴蝶之翼)名称,把破茧成蝶与青少年建构人格、走出困境的成长过程相类比,号召青年共同努力,让更多年轻人远离毒品侵害。演讲结束后,来自墨西哥的Katya、危地马拉的Rodolf、志愿者Lara等许多朋友夸赞我的演讲很有激情,让人眼前一亮。
此外,在个人展示环节,我分享了中国禁毒智慧,介绍了南京市公安局禁毒支队的“走遍金陵”系列活动,包括演讲比赛和辩论赛等。这些案例展现了中国禁毒工作的系统化、全方位特点。此外,我还创新性地提及了禁毒宣传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结合,展望了人工智能赋能禁毒宣传的未来。演讲结束,许多青年找我交流分享自己的看法。
5、论坛会场外的跨文化交流
每日论坛结束后,晚上我们都会聚餐,进行跨文化交流。大家不仅分享各国的文化,还会聊起生活中的趣事,甚至一起聆听不同语言的歌曲。通过这些互动,我们深刻体会到了文化多样性的魅力。这种轻松愉快的氛围让我们在紧张的论坛日程中得以放松,也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感谢国家禁毒办给我们提供国际化平台,让我们在联合国为禁毒发声。正如我在演讲中所说:“行动起来,就在此刻!因为未来,始于今天的选择。”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激励更多青年参与到禁毒事业中,为构建一个无毒世界贡献我们的力量。
思想的交流 智慧的碰撞
--宁波大学学生严堇烨
今年的联合国毒罪办青年论坛,邀请了来自联合国毒罪办的专家成员,进行专业指导并和青年代表交流。指导内容既有科学专业的The Science Behind Drug Use Disorders(吸毒病症背后的科学理念)、社会学角度的Evidence-based Prevention(循证预防),也有直接贴合青少年在禁毒领域实际工作的Friends in Focus(关注同伴项目),更有丰富的边会让我们领略中亚地区青少年工作网络,参与和平钟三十周年纪念。在理论的武装之下,联合全人类的力量,全方位地攻坚——这是本次论坛给我的总体印象。工作人员匆匆忙忙的身影和各国互动,如同王家卫的电影,以抽帧的形式,在我的脑海里随时等待调阅。
在所有的指导讲座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联合国毒罪办Giovanna Campello 女士对于科学背景的介绍。作为一名医学生,即使在文献阅读和实验中已经了解到个体在物质依赖面前的无力,当Giovanna女士从边缘系统和奖励机制剖析到环境压力和成瘾治疗时,我还是为孤独的个体在面对毒品侵害时的挣扎而感到深深震撼。她是一位温和幽默的故事叙述者、一位金句频出的领导者。她说,当细胞在改变,一切失去控制;没有人选择成为受害者;康复是一个漫长且极其艰难的过程。并不是每个人都出生在美好快乐的环境中,成长也需要面对各方压力。每个人的承受能力不同,因此当压力来临,朋辈的帮助和鼓励显得尤为重要。在讲座之后,我和Giovanna女士单独聊了国际上毒品相关实验室工作,感谢她让我重新燃起对神经科学研究的兴趣。闻及此,她大笑打趣:“我一直觉得这些事情很难……真高兴啊,终于有人继续我们的工作了!”
许多接触毒品的风险因素是隐性的,它们在暗处吞噬、爆发时,往往令人措手不及。通过简易的风险保护因素量化表,我们进一步意识到,身边的危险无处不在。在青年宣言中我写道,任何危险因素都有可能将一个人推向极限的悬崖,坠落深渊。我们要做的,是引导朋辈远离深渊,及时发现悬崖边上的伙伴,以及合力将受害者拉出深渊重获温暖。
得益于充满趣味的破冰活动,来自25个国家的青年逐渐打开了彼此的共同话题,让小组间的交流和后续汇报更加顺利。来自新加坡的蔡哲磊意外地说着流利的普通话,并带来了他作为教师特别的禁毒经验策略,不仅让英语没有那么流利的我得以更好地阐述自己的想法,更让我们产生了新的宣传灵感。来自牙买加的Nathan以绝佳的逻辑语言聊起来自家乡的互助组织和社区工作,打开了大家的思路。
在讨论中,我深刻明白了朋辈压力的双面性,以及禁毒宣传循证引导的重要性,收获颇丰。基于多场关于风险因素、改进措施的讨论,我提出,青少年禁毒工作应该形成以青少年为中心,以学校、社区、家庭为互助三角的模式,获得大家的支持。撰写青年宣言时,即使英语水平不同,但不妨碍大家沉浸在精修和讨论中。时钟越过下午五点半,而会场里仍在精益求精——这是青年们的态度。
休息时,我在镜头前录制了采访视频,和幻灯片汇报展示一起,呈现了我在社区和学校参与的禁毒相关活动,尤其突出了医学角度下心理支持的重要性,和Giovanna女士的讲座意外地形成呼应。在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南门街道626工作室与老党员贺元英女士的工作经历,让大家收获了新的视角。我的研究经历和626工作室的创举收到了来自泰国友人的夸赞,让我感到非常自豪。随着南京师范大学任思睿同学站上发言台朗声念出2025年青年宣言,中国的禁毒策略正在走向世界,为全球禁毒事业做出贡献。
当和平钟悠扬的声音回荡在纪念广场,远处的五星红旗在各国国旗中闪亮而和谐地飞扬,志同道合的新朋友们为我手写的贺卡展颜一笑——我知道,我的人生新篇章在向我招手,更加深入的青少年禁毒工作也在等待我的加入。“积跬步以襄邻,扬远见以清世”,希望未来的禁毒事业,能够迎来更多新鲜的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