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专业戒治助戒毒人员重获新生
山东省戒毒监测治疗所做好艾滋病人员管戒工作
累计帮助600多名戒毒人员戒断毒瘾、回归社会,出所人员操守保持率达88.4%,未发生一起恶性传播艾滋病事件,连续9年实现场所“六无”目标,戒毒人员离所谈话满意率达100%……这是山东省戒毒监测治疗所10年来取得的成绩。
作为山东省唯一收治男性艾滋病戒毒人员的专管场所,省戒毒监测治疗所已运行10个年头。10年来,该所探索艾滋病防控精细化、规范化路径,强化艾滋病防治知识宣教,推进艾滋病筛、告、管、治、转一体化运行,实现艾滋病“零交叉感染、零安全事故、零所内死亡”目标。
用爱融化心灵坚冰
“人心换人心,队长对我这么好,我也不能辜负大家。”戒毒人员陈某感动地说。毕业于重点高校的陈某被送到山东省戒毒监测治疗所时得知感染艾滋病病毒,瞬间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气,对戒治非常抵触。一次,陈某发烧40度,管戒警察搀扶其就医,并通宵轮流守护,直到陈某顺利康复。在管戒警察的真情感化下,陈某不再抵触,积极配合戒治。
“爱有增,艾有减”是该所艾滋病管戒警察的工作信条。山东省戒毒监测治疗所始终不歧视、不抛弃、不放弃,用热心、诚心、爱心、耐心感化戒毒人员,帮助他们燃起新生的希望。
2015年入职的郑保勋是该所招录的第一批戒毒人民警察,22岁的他第一次面对艾滋病戒毒人员时,内心感到深深的迷茫和恐惧,不敢用力呼吸,不敢触碰东西。队里的老干警们带领他学习艾滋病防控知识,提高职业暴露预防和自我防护技能,第一次谈心谈话、第一次鼓励性的握手……在诸多“第一次”尝试中,他逐渐地适应了艾滋病管戒工作,如今已成长为业务骨干。
“其实在艾滋病、吸毒者这些可怕的标签下,他们也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他们也需要关爱。”郑保勋说。
强化医疗服务保障
戒毒人员胡某入所查体时发现左下肢内侧皮肤溃烂,深达骨膜,如不进行有效治疗,极易造成下肢坏死。胡某自述下肢病变已有2到3年,因他是艾滋病患者,当地医院均建议他自行处理。胡某入所后,该所戒毒医疗中心医生谷芳芳冒着职业暴露的风险,每隔1天为其清创换药,督导其做针对性活动和按摩,同时进行心理疏导,提高其抗病信心。经过1个多月的治疗,胡某腿部创面基本愈合。
“如果不是队长和医生们的悉心照顾和治疗,这条腿就废了。非常感谢,戒毒所不仅帮我戒毒,还治好了我多年的顽疾,我一定服从管理,好好戒毒。”胡某动情地说。
艾滋病管戒工作中,戒毒人员因静脉注射导致血管病变损伤、因抗拒收戒而拒不配合检查、因绝望沮丧引发自伤自残行为、因突发疾病需要紧急救援等情形时有发生,山东省戒毒监测治疗所探索艾滋病防控精细化、规范化路径,加入医联体,搭建医疗协作网,强化艾滋病防治知识宣教,推进艾滋病筛、告、管、治、转一体化运行,为戒毒人员织就了一张医疗服务保障的安全大网。
“目前,我所艾滋病戒毒人员自愿抗病毒治疗率连续7年达100%,半年随访CD4免疫细胞普遍上升,病毒载量检测低于检测限,也就是说他们几乎没有传染性,能像正常人一样健康生活。”戒毒医疗中心主任刘英姿介绍说。
专业戒治助力新生
“挣脱迷昧白色魔爪,天亮后看绿树红花;心中向往美好远方,绝不返航最终能抵达……”这首动人的禁毒防艾原创歌曲来自一支由艾滋病戒毒人员组成的乐队——烛光乐队。
“我利用储备的各类音乐知识指导乐队成员,在音乐和舞蹈中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帮助他们重新燃起希望之火。”山东省戒毒监测治疗所专管一大队大队长李伟康是乐队组建人,他从戒毒人员中挖掘乐队成员,手把手教授他们演奏乐器,帮助他们在歌声中找回了遗失的梦想,重拾生活的信心。
10年来,山东省戒毒监测治疗所坚持以提升戒断率、降低复吸率为目标,以“烛光家园”戒治品牌为载体,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努力探索出行之有效的教育戒治方法。创新开展“红色润心”思政教育,探索建立“大班教学—小班辅导—个别研讨”模式,采用“讲、写、唱、画”等形式,积极打造“思政课堂”“思政心语”“思政之声”“思政漫说”四大板块“微课堂”,将思政教育抓在日常、融入平常,引导戒毒人员由“被动受教”向“主动想学”转变。为了让戒毒人员解除强戒后更好地融入社会,该所以智慧戒毒平台为依托,完成回归人员信息录入,建立“烛光家园”关爱微信群,进行网络后续照管;精准摸排重点跟踪,进行电话或实地回访。从督促他们去社区报到,到协助抗病毒治疗,从关注他们的再就业情况,到特困子女帮扶工作,该所帮助一批又一批艾滋病戒毒人员戒除毒瘾,回归社会,勇敢地开始了新生活。
“抗‘艾’之路,道阻且长。我们将按照山东省戒毒管理局‘一体两翼一支撑三延伸’的工作新思路,锚定下一个十年,发挥专业化优势职能,做精做强全过程医疗干预、全链条规范执法、全要素文化教育、全处方身心康复的戒治体系,继续全方位做好艾滋病防治工作。”山东省戒毒监测治疗所党委书记、所长田微说。(记者 姜东良 梁平妮)